市域社会治理既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实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键一环。近年来,城门街道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九江市柴桑区委、政法委关于市域治理现代化的安排部署,充分发挥街、村两级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坚持边探索、边完善、边创新的工作方式,积极探索工作新机制,创建新的治理格局,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水平与能力。
强化党建引领,提升政治站位。柴桑区城门街道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于社会治理的各个方面,成立了以党工委办事处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班子成员负责推进社会治理各项工作的领导小组,全面落实平安建设工作责任,对社会治理工作统一安排,全面部署。充分利用理论中心组学习、每周例会、专项工作推进会等时机对上级关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相关文件要求进行深学细悟,确保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市域社会治理工作的总体要求、指标体系,为基层贯彻落实上级指示要求打下坚实理论基础。同时,调动基层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参与基层调解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司法所、派出所、法院等专业力量在化解矛盾纠纷过程中的核心作用,形成了社会治理闭环管理的良好局面。
政协搭台履职 提升治理能力。城门街道政协联络组紧紧围绕“党工委领导、政府支持、政协搭台、各方参与、服务群众、治理有效、推动发展”的总要求,深入推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政协委员们以其拥有的各种资源和经验,不断推进政协协商向村、社区延伸,以政协协商影响带动基层协商,使民主协商、汇集智慧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和善治举措,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自治水平。2022年城门街道联盟孔家村脏、乱、差问题,因少数群众反对拆除闲置房屋,清除乱堆乱放杂物,多年得不到解决,群众反映强烈,通过政协“有事先商量”平台,平安办与政协委员、街村干部、党员群众代表多次召开协商座谈,共同商讨环境整治方式,争取资金300余万元顺利解决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切实将政协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效能。
强化阵地建设,提升服务水平。作为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党的基层建设的主阵地,柴桑区城门街道坚持党建引领,结合辖区实际情况,做实社会治理主阵地,持续加强对街道、村社区两级综治中心的规范化建设。对现有的阵地进行合理规划,坚持一室多用,打造集协商议事室、委员工作室、社情民意信息收集等为一体的“1+N”平台,探索构建“线上+线下”协商模式,主动参与基层治理,在街道、村社区一站式服务大厅设置“群众矛盾纠纷受理窗口”,对收集的为民服务事项清单仔细梳理,持续提升基层人员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奋进新征程,改进社会治理方式需攻坚克难、久久为功。下一步柴桑区城门街道从满足群众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出发点,持续深化、积极探索市域社会治理新机制,推进创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新格局,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做到治理过程让群众参与,治理成果让群众共享,并在工作过程中会及时总结归纳富有特色的经验做法,为柴桑区市域社会治理工作贡献城门力量。
(城门街道 余先霞)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