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因改革而生,因开放而强,见证了中国翻天覆地巨变历程。1979年,小渔村深圳获批立市,1980年8月26日,又被批准设立深圳经济特区。深圳所取得的成就是改革开放40年中国实现历史性变革和取得伟大成就的一个缩影。那以深圳为镜,又带给我们南昌什么启示呢?
一是干事要务实。深圳是一座最富有改革开放创新基因的城市,这也是“深圳奇迹”的不竭动力。回顾特区建设发展的各个时期,在各种困难和挑战面前特区人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深圳因而变成今天的深圳。回顾深圳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务实精神是深圳敢于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赢得发展的前提。众所周知,改革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深圳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既面对“硬骨头”,又面临“险滩”。他们一直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迎难而上,破解难题。由此可见,我们要突出问题导向,直面问题不遮掩、面对矛盾不退缩、解决问题不推诿,把问题抓准、抓牢,把措施定实、定细,一件一件事去做,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积小胜为大胜。
二是干部要担当。深圳敢于吃那么多“第一个吃螃蟹”,是谁来吃?肯定是党员干部来吃,没有人的担当,就没有特区的今天,就没有改革开放。深圳发展,从1979年7月8日蛇口工业区的“开山第一炮”到深圳前海试验区,哪一个不是敢于担当的人干出来的?所以,有敢于担当的人,敢于冲破制度障碍、文化障碍、思想障碍的人,才有改革大步前行,才有发展。由此可见,一方面我们对待“担当”要有容错精神。在考核和评价干部时,要对那些埋头苦干、勇于担当的干部留有一定的容错空间和时间,用全面、历史、辩证的观点和方法,找一找他们工作中的“闪光点”,画一画他们成长的“轨迹图”,使考核评价更加科学客观;另一方面要建立纠错机制,进一步明确容错纠错的界限、适用范围和程序,对探索过程中的失误及时制止和纠正,最大程度减少损失、加以弥补,确保改革的方向不偏、动力不减。
三是谋事讲政治。相信很多人会认为,市场经济更发达的深圳,可能在讲政治上没有那么严格,甚至会讲政治表面化。但他们讲政治是一种更高层次、更深入的讲政治。以龙岗为例,这个区是深圳一个后发展的区,但经济却是一匹黑马,一跃成为深圳第二强区!这个区快速发展的密码是什么?他们认为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搞好党建。龙岗在党建工作上不断创新,找准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充分发挥党员的示范作用与先锋模范作用,为“深圳东部中心”建设、“六大高地”建设提供组织保障。由此可见,今年省市全面加强基层党建“三化”建设十分必要也十分重要,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四是注重社会力量和人才。深圳是大部制,公务员人数和机构都相对较少,但却保持着较高的效率,为什么?善于调动社会力量,善于使用各种人才。深圳各种商会、协会特别多,几乎每个企业家背后都有一个民间组织。这些商会、协会定期组织活动,开展论坛,发布信息,会员们互通有无。由此可见,我们的招商工作,要避免急功近利的低效率招商,而应该把更多精力和时间放在与企业家交朋友上,真正交下一个企业家朋友,通过企业家的牵线搭桥,就会获得更多企业家背后的商会、协会资源。
从政府到企业,深圳都表现出一种对人才的极度渴望。为确保“把人才聚拢来、作用发挥好”,深圳又出台了《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还在全国首创“举荐制”选拔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在全国引起较大关注。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对于南昌来说,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是南昌的重要课题。要靠产业留人,也要靠待遇留人,这必须要付出比发达地区几倍的努力。(金明观)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