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司法局:以“五个化解”为抓手,打造医患纠纷调处“南昌模式”

 近年来,南昌市司法局坚持发展“枫桥经验”,提档升级医调“南昌模式”,形成了新时代医疗纠纷就地化解、规范化解、专业化解、便民化解、联动化解的新格局。截至今年9月30日,南昌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医调委)共接待群众咨询2993人次,立案受理医疗纠纷2247起,调解结案2219起,结案率98.75%,医患双方回访满意率100%,调解成效得到国家、省、市领导人的高度肯定。医调委先后获得“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 “江西十大法治人物” “全省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 “全省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

  重保障,夯实纠纷就地化解的基础

  为实现医疗纠纷“免费调解、就地化解”目标,省、市两级公立医院全部参加医疗责任保险,医调委的工作经费纳入省、市两级财政预算,实行全额保障。逐步提高政府购买的专职调解员和医学专家的聘用经费,有效保障了调解队伍的稳定,建立办案补贴标准与办案数质量挂钩的动态调整机制,进一步激发了调解员就地化解矛盾纠纷的积极性。设立南昌市医疗纠纷特困患方救助基金,帮助确实存在特殊困难的患方群众渡过难关。近年来,已累计救助特困患方群众21人,给予救助金约10万元。

  抓业务,提升纠纷规范化解的质量

  先后制定南昌市《医疗纠纷调解工作实施细则》等20余项规章制度,规范工作流程;规范专家咨询和选择医学鉴定、司法鉴定的程序、步骤和方法;规范文书和卷宗制作、统计报送等格式标准,不断提高医调委日常工作制度化、正规化水平。坚持调解工作“五个做到”质量评查标准,对调解全过程适时监督,及时了解掌握调解员办案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根据医疗纠纷典型个案和年度医疗纠纷调解情况,主动及时向行业主管部门反馈,提出预防对策建议,并与医疗机构建立信息反馈制度,把握趋势,掌握规律,完善预防措施。

  强队伍,扭住纠纷专业化解的关键

  经过近几年的筛选培养,逐步完善专业调解员准入制度,使专家咨询团队整体结构更趋科学合理。组建以相关专家学者、法律服务工作者、“五老人员”为主体的医疗纠纷调解志愿队伍,协助做好重大疑难纠纷的联合会商和指导化解工作。通过办班培训、现场观摩、典型案例解析、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提升调解员专业知识、职业操守和调解能力;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和调解员进行挂职交流锻炼,拓宽调解员的医学医政知识面,提高做好调解工作的专业水平。进一步修订完善《南昌地区医调中心专职聘用人员管理规定》,建立健全专职调解员选聘、培训、考核机制。近年来,先后有4位调解员分别被评为“全国模范调解能手”、“全省模范人民调解员”、“全省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等。

  畅流程,拓宽纠纷便民化解的路径

  为避免患方群众来回奔波,医调委简化接待咨询室纠纷申请受理程序。2018年以来,医调委通过“预受理”方式立案调解的医疗纠纷达162起,受到群众的广泛赞誉。积极对接南昌市“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掌上12348”微信公众号,开通线上预约申请、在线咨询等服务,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一步路”。在处置应急或特殊医疗纠纷过程中,医调委实行“上门”主动介入,立案受理、完善材料、纠纷调解同时进行,实现医疗纠纷“快立快调快结”。据统计,近几年,通过主动“上门”成功调处的医疗纠纷就达26件。

  谋对接,凝聚纠纷联动化解的合力

  为加强日常工作沟通对接,法院、公安、保险等相关部门进驻医调委集中办公,建立了医调领导小组会议、医调办主任办公会议,确保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工作落实。近年来,市司法局和医调委建立“调访对接”“调律对接”“调援对接”机制,开通律师诉讼热线直通车,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为困难患方及时提供免费法律援助,保障调解协议有效执行;医调委成立以来,共办理调解协议司法确认721件。医调委还积极探索 “一站式”延伸服务,有效预防了患方家属之间因赔偿款分割问题产生新的矛盾冲突。据统计,医调委成立以来,已累计为165名患方提供赔偿款分割服务,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来源:南昌日报)

(作者:总编室)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