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年代,能有一顿饱饭,一个足以遮风避雨的屋子已经是一件奢求的事了,而25岁之前的张乐平先生拥有一个幸福而满足的人生。
张乐平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一位教书先生,母亲就靠着刺绣、剪画来贴补家用,虽然清贫,但他的父母还是尽可能给了他一个幸福的童年。
在他还上小学时,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他闲来无事画的画被老师看到,并得到了老师的支持与鼓励,精神大振的张乐平决定自己一定要成为一名大画家。
于是,在他13岁那年,他的作品《一冢负五元》成功问世,也因此,他也打响了他的名号,只是,读完小学之后,因为某些因素的影响,他只能出去打工赚钱。
张乐平就去了一个木行当学徒,幸而他的师傅也是一个好人,在知道他画画之后,就二话不说的支持他,给了他很多鼓励。
一晃十几年过去,已经25岁的张乐平先生已经成了个很有本事的木匠,一天晚上,他穿着破大衣缩着脖子回家,路过一条漆黑的小胡同,看到了让他毕生难忘的一个场景。
在那里,有三个六七岁的小乞丐,他们浑身脏兮兮的,穿的也十分破烂,吸着鼻子跪在一个小炉子旁边烤山芋,大雪落在他们的头上、脸上还有身上,懂得他们直打哆嗦跺脚,只能一遍遍的祈求炉火不要灭。
张乐平先生看到这三个可怜的孩子,十分心酸,可是当时他身上正好没带着钱,没法帮助他们,只好先行离开,打算第二天早上再过来一趟。
次日早上,当他过来时,看到的却是两个小乞丐已经躺在草垛上没了气息,只有那双被冻得涨紫的脚可以看出他们经历了怎样的痛苦。
张乐平先生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回到家后,他躺在床上,脑子里想的也是自己刚刚看的那一幕,辗转反侧之间,他起身开始创作以三个乞儿为原型的长篇教育漫画《三毛流浪记》。
于是,张乐平先生笔下的三毛开始有了灵魂,那个无父无母凄惨一生,却又不甘命运想要活下去的三毛出现在了我们眼前。
在漫画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张乐平先生心中有太多的不甘心与压抑,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身体状况一天不如一天,直到后来他咳出了血,这才去了医院做检查。
检查得知他得了很严重的肺病,回到家后,他不断的咳血,可是他并没有放弃创作,即使血滴落在纸上,他也坚持画下去。
终于,在1947年的时候,《三毛流浪记》成功在《大公报》上连载,漫画一出,顿时引起了一片哗然,乞儿的惨淡情况也引起了一些好心人的注意,张乐平先生的夙愿一步一步在实现。
次年,《三毛流浪记》被拍成了电影,毕竟视觉比感官效果要好上很多,所以当电影出来时,还是让全国观众大受震动,他们无法想象“三毛”是怎么坚强的活下去的。
这本漫画对孩子们很有教导意义,这才是真正的大家之作,哪怕历经几十年,都是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经典之作。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