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我来到这个世界已经整整十八个年头了,新中国也经历了七十一个春秋的风雨沧桑。而今,我已成为一名满腔热血的青年,而中国,也在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光明道路上披荆斩棘。
18年前的今天,中国还是一个在经济、科学、文化等领域发展较为滞后的国家。道路上没有现在这般繁华的车水马龙,城市也少一些霓虹灯的光亮,人民生活无论是在精神上还是在物质上都远没有今天这样富足。经常听母亲讲起,在我出生的时候,我的爷爷喜出望外,到小卖部买了一袋雪饼和几斤麻花,逢人就发。母亲告诉我,爷爷买这些东西是赊账的,虽然家里并不至于连买小食品的钱都没有,但是这些钱真的可能关系到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是否能吃肉的问题。曾经的我们,可能会因为某户人家外出务工回来发的一根麻花而喜出望外,可能会因为一毛钱的冰棍而感受到满满幸福感。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少不更事的我们,并未理解到个人命运与祖国发展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紧密的联系。直到2008年,在我6岁的年纪里,第一次在心里有了“国家”的概念,第一次感受到了“国就是家”。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了严重的损害,一些孩子失去了亲人,眼神里充满了恐惧、无助。当我们低头默哀时,原本喧闹的班级瞬间安静下来,一片肃穆。从那一刻起,我们这些孩子开始长大了。班级筹款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拿出了自己攒了几天的两块钱。看着老师手里紧攥的毛票,我心里默默地为汶川祈祷,“汶川加油,中国加油”,我对祖国无法言说的感情从那时起开始在心中萌芽。
6年后,我进入了初中学习。无论是在学习时间、学习方法还是学习内容上,初中都与小学有着截然不同的地方。我第一次接触到中国近代史,然而这些历史并未给我带来学习的乐趣,相反,它们给我带来的是愤慨与痛恨,我愤慨西方列强惨无人道的侵略,我痛恨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丧权辱国。我现在还依稀记得历史老师在讲虎门销烟时的义正词严,还记得他在讲南京大屠杀时的几度哽咽。老师说,“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这是中国屈辱的近代史给予我们的经验。在那时,我就暗下决心,将来一定要做一个正直的人,做一个可以保护人民、保护民族的人。关上书本,把目光投向全球,早在十八世纪到十九世纪,西方国家就已经开始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工业革命,用科技实力来武装国家,用工业成果来赢得国际地位,西方国家已经早早地走在了中国发展的前列。那时的我已经是一名共青团团员,我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创新实践活动,我想成为一名技术人员,为祖国在一些尖端领域取得创造性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时光飞逝,转眼就到了高考的年纪,然而令人意外的是,上天给2020级毕业生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在原本欢声笑语的春节假期,突然传来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消息。就在全国各地疫情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党员们自觉冲锋在抗疫一线,从城市到乡村,各级政府积极组织并号召广大人民群众做好防护措施,并鼓励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在我的村子里,18岁的我有幸参与了村里的疫情防控工作,给自己的18岁献上了一份独特的礼物。在我们村子门口,我和一些志愿者设岗,对进出村子的人员进行体温测量。虽然戴上了口罩,但是我依然能够看到他们对我的笑容,这一段经历将会成为我人生中最难忘的时光。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方式有很多,并不是非得干出些惊天动地的事情才算报效祖国,我们是平凡人,做一些平凡的事,为周围的人提供一些方便,这何尝不是一种实现自身价值的方式呢?
此时的中国,新冠肺炎疫情基本得到控制,而我,也通过努力顺利进入了大学学习。未来的路还有很长,祖国的发展一定会越来越繁荣昌盛。几天后,我将正式提交我的入党申请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我会利用大学这个平台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为早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自己的贡献。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我爱你,中国!
【作者:南昌航空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工程管理(一)班 杨鑫海】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