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南新乡九联村第一书记应文伟和江西省绿能实业有限公司
分别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和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大会对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进行了表彰。其中,来自南昌市南昌县南新乡九联村第一书记应文伟和江西省绿能实业有限公司分别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和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先进个人
第一书记当起“司机”兼“推销员”
“今天我能收获这个莫大的荣誉,心中感慨万千。接下来我将继续投入到乡村振兴工作中去,以‘三牛’精神将九联村建设成文明、富裕、秀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结束后,应文伟说道。
因在自家轿车上喷上“九联村电商平台”字样、车窗贴着“脱贫攻坚”的鸭蛋海报,应文伟在九联村村民口中还有另一个称呼——“销售郎”。
2018年10月,由于原驻南昌县南新乡九联村的第一书记被转派到国家深度贫困区扶贫,应文伟接过了接力棒,单枪匹马来到九联村担任第一书记。
作为省级“十三五”贫困村,地处鄱阳湖畔的九联村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资源单一,半数以上的村民都外出打工了,留在村里的村民收入来源基本靠种水稻、养鸭,村集体“一贫如洗”。
脱贫攻坚,产业先行。初来的应文伟迅速转变身份,成为了一名“村情调研员”,每天走访入户,很快就掌握了九联村的村情。不久,他就接到养鸭户杨少春的请求,将帮助农户销售滞销农产品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结合起来,走一条符合九联村实际的产业扶贫道路。
为破解农特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应文伟成立了南新乡九联村电商平台。为打开销路,他在自己的车上贴上扶贫贴纸,自己则变成了专属“司机师傅”兼“推销员”。随着九联村农副产品销路的打开,如今应文伟上车是司机,下车做“挑夫”。
为了让村级集体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应文伟还争取到扶贫车间项目。在开展生产的同时,解决贫困户就业问题。
“我们扶贫干部在埋头苦干的同时,也要积极借助新科技、新技术,将新技术与脱贫攻坚相结合。”随着扶贫车间项目的推进,应文伟打算将直播技术引入车间,直播九联村农副产品从原料到成品的生产全过程,将九联村农副产品推向全国。
先进集体
开创专属扶贫模式带动村民增收
2月25日,绿能公司的会议室洋溢着喜悦的氛围,工人们聚在一起收看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
“去年我们早稻亩产达到947斤,大丰收。”江西省绿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凌继河说。
谁也想不到,短短11年里,绿能公司从最初的4000亩土地、年产2600吨大米起步,发展到如今流转、托管土地超过20万亩、年产超过10万吨大米的综合性现代农业企业。
2009年,在城里创业28年的凌继河,回到江西省安义县鼎湖镇西路村老家,创办江西省绿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从事水稻种植、加工,重新当起了农民。为了让农田不再荒芜、让农民不再贫穷,绿能公司建立了大农业与小农户深度合作的利益联结机制,以流转有租金、种田有薪金、社员有股金、超产有奖金等“四金”方式,将公司利润的80%让给农民。
从利益到效益,绿能开创了专属扶贫模式,绿能公司与省级贫困村安义县万埠镇下庄村合作,组建安义县绿能下庄村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下庄村把1360亩水田流转给绿能公司,把50.69万元产业扶贫资金委托给绿能管理,20户贫困户享受资产收益扶贫。除了向农户支付土地流转租金,绿能公司每年支付下庄村每亩土地110元管理费,合作社每年至少向每户贫困户分配3000元收益。
在绿能扶贫模式下,下庄村每户贫困户每年户均增收超6000元,同时下庄村集体收入增加14万多元。2018年初,下庄村成功实现脱贫出列。2018年,绿能扶贫模式推广到安义县5个贫困村,全县流转就业带动143户贫困户。
如今,田成方、树成行、渠成网、路成框,在绿能公司流转而来的万亩土地上,是一片片“涝能排、旱能灌、机能耕”的高标准农田,这里的农民早已告别“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不少人把摩托车、拖拉机直接开到了田间地头,实施日常巡查,运送生产物资。
来源:南昌晚报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