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合休产假”要在落实处下功夫


全国人大代表、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林勇今年第三次提交《关于夫妻合休产假的建议》,呼吁延长产假,将陪产假与产假合并,由夫妻合休,以此提高职业妇女生育意愿,减少女性就业歧视。近日,国家卫健委答复称,生育假期设置并非越长越好,可先争取实现夫妻合休产假,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再适时推动延长产假。

“夫妻合休产假”这一提议之所以能够引起广泛的认可,一方面为男性回归家庭,陪伴妻子教育子女提供了制度保障。另一方面,通过分担女性的产假,可以减少女性就职时受到歧视的可能性,确保就业环境更加公平。相对于延长夫妻双方的产假时间,夫妻合休产假的可操作性更强,对企业产生的影响也相对较少。

相对于美好的蓝图,我们也必须重视一个问题。各省女职工“实得产假”一般仅有半年,男性的护理假大多只有15天。合力分配两者之间的假期,实现合休产假,有可能会导致孩子在不到四个月的情况下,夫妻双方就要同时参加工作,这对孩子的成长会有一定的不良影响。同时,在全面放开二胎的大背景之下,鼓励家庭“生二胎”,合休产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也需要尽力保证家庭的合理需求,才能真正提升家庭的幸福感。

确保“合休产假”落在实处,要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适当延长假期时间,才能真正确保孩子拥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夫妻合休产假”虽然有制度的优势,但也有制度的成本。不能简单的将用人成本转嫁给企业来确保这一制度的落实。所以,要想让这项建议落在实处,首先需要给企业减负。一方面,给企业提供各项政策福利,适当的减少相应的税收,尽力减少企业的用人成本。另一方面,职能部门要加强相应的监管,督促各企业真正将这项规定落在实处。如今,很多企业依旧存在“休假影响生产”的错误观念,一些企业也对员工的合理休假设置了层层门槛,这些都导致很多人的合理休假被迫“充公”。制度要想得到保障,必须要加大相关的监管力度,也需要营造出“休假光荣,天经地义”的舆论氛围,让那些“放弃休假、坚持奋斗”的论调有所收敛,才能让“夫妻合休产假”落在实处。

“夫妻合休产假”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其本质是为了实现夫妻育儿责任的再分配,进一步调动女性生二胎的意愿。让“夫妻合休产假”落在实处、细处,在制度上提供保障以外,也要让更多企业明白一个道理,休假是为了更高效地工作。只有磨刀不误砍柴工,让职工真正得到充分休息,才能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张悦)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